• 1
  • 2
联系我们
  • 联系人:黄先生
    电话:0744-8289998
    传真:0744-8286728
    手机:15274499808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784122072
    主页:www.dxxdy.com
    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凤湾居委会衙门
【新时代新使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构建安全治理体系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对旅游行业来说,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域变”将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升级优化、推进旅游发展进程和旅游业颠覆性变革,同时也将促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社会安全治理格局的形成。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发展现实和大旅游的治理格局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助推作用。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相比,全域旅游发展将带来我国旅游业在空间域、时间域、产业融合域、要素域、交通域、管理服务域、功能域、游客体验域、游客价值域等九方面的“域”变,从而形成更全“域面”、更多“域能”、更宽“域界”的变革。

      空间域变化具体表现为,全域旅游将破除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景点旅游向“域面”旅游体验转变,城市、乡村皆是景区,传统模式下相对封闭性的景区景点旅游转变为更高开放度、更大“域面”的区域性旅游,游客可涉及旅游休闲与体验空间将逐步增大至一定空间范围的“全域”。空间域的变化必将带来游客服务管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控难度的增加。

      时间域变化表现为,游览时长的“域面”放大,游览时间自由度“域面”变得自由、随意与随机,管理与服务时间“域面”拓展与拉长。游览时间域变化必定带来新的服务、管理要求与风险防范、安全管控模式变化。

      全域旅游模式带来目的地时间域与空间域的变化,加大了游客与居民接触面,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间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引发冲突,游客旅游消费诉求与居民生产生活诉求的差异也可能引发矛盾与冲突。全域旅游带来的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全面接触,加大了主客冲突的可能。

      全域旅游带来了交通域变革:随着区域性自助游游客的增多,区域内单一游览通道向人车混合道、生产游览混合道转变,单一的旅游功能道变为多功能道。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以景点为核心相对独立的区内、区外交通系统将向立体交通系统转变,这种交通域变,使目的地道路交通职能更加复杂,要求道路系统完备程度更高,道路交通管控与安全风险防范也将更加复杂和困难。

      全域旅游发展强调产业要素融合,旅游资源跨界、混搭与整合,旅游要素、产业要素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配置。作为全域旅游重要支撑点的智慧旅游、“旅游+”、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要素在全域旅游建设中也将全面融入。因此,全域旅游发展将会导致传统要素权重下降,新要素形成、权重增加,要素之间的独立性和边界性将更加模糊。

      随着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开放度增加,必将催生全域旅游目的地新业态、新项目、新产品。游客旅游需求要求目的地旅游业将从旅游单一产业向多产业参与转变,旅游产业要素主体化向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要素融合化转变,目的地产业丰富度将大大提升,形成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并推动各产业效率的提升。目的地的经济效益考量也将从衡量单一产业效益考量转为多产业效益考量。

      全域旅游带来了全域式、开放式旅游体验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从“窄小旅游”到“宽大旅游”的体验广度与深度的跨越,实现了从狭义旅游体验到广义旅游体验的转变,带来了从传统景区景点的“跑点式”观光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旅居式”和“休闲式”体验的转变,从低价值观光游览向高价值深度体验的转变。

      随着区域性旅游开放度的提升,旅游目的地从单一旅游功能向宜居生产、社区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旅游休闲等多功能融合转变;传统景区景点区域旅游经济贡献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的多要素、多产业的优化配置与融合、多产业经济贡献转变。旅游目的地在功能域层面实现了功能效率与功能类型的全面优化提升。

      产业管理从传统的单一旅游产业管理转向产业融合后的多产业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实现了从传统的围墙内自我管理向开放式的社会综合协调管理转变;资源、要素的跨界、跨区域配置与融合,促使区域性管理从单区域责任管理转向多区域联动、跨区域协同管理;传统的景区景点旅游的部门管理行为转向全域旅游多产业、多部门协同的目的地党政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目的地旅游管理内涵和管理机制的全面变革。

      “域变”助推大旅游安全治理格局的共建共治共享。大旅游安全治理格局的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社会安全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任务。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成为全域旅游发展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无景点”的大旅游安全治理体系的重点,迫切需要新时代社会安全治理格局的共建共治共享。201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中突出“安全文明”(包括特定时间内无严重警告、无安全隐患、无重大安全事故、无严重旅游投诉事件等)是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的基本要求。因此,从全域旅游“域变”视角和安全管理需求角度,研究与构建应对全域旅游安全与风险问题的安全治理体系有助于推进新时代大旅游安全治理格局的共建共治共享,有助于旅游业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任务。随着全域旅游“域变”带来的旅游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的新时代大旅游安全治理需求,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旅游安全治理的全域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显得非常重要与必要。

      旅游安全治理体系应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协调、目的地公安部门主导,卫生、物价、安监、工商、消防等多部门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风险防范与安全治理体系。这个新治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在游客安全管理与服务并重基础上,建立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大旅游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的安全治理体系,并具有全社会的“事先预防与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安全防控与安全治理格局。

      基于全域旅游“域变”推进的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大旅游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的安全治理体系,在基层层面应以派出所为主体,横向联动旅游企业景区、高校、媒体、社区、民生单位、非政府组织等主体,纵向设置由派出所统一管理的义务服务队和由旅游企业保安构成的安全防范队伍。从而形成了由县级以上政府统一负责与协调、全社会多部门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大旅游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治理格局,这个安全治理格局应具有以下结构与功能:

      在县级政府下设的大旅游安全管理与服务协调办公室,负责游客不安全信息研判及预案启动、各职能部门安全治理工作协调,全域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运作的后勤保障,以及第三方机构参与的全域旅游地游客安全管理考核。

大湘西导游服务公司 Copyright(C) 2014 湘ICP备09006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