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瓷器就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景德镇,其实景德镇也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一个被历史遗忘的瑶里古镇。
离开婺源篁岭,夜宿晓起古村。次日驾车向西北行进, 一路欣赏婺源美景,翻山越岭、九曲廻转,来到了景德镇的瑶里古镇。
据历史记载,瑶里古镇始建于西汉末年,明代之后,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瑶里的制瓷业逐渐衰落,成为单纯的原材料产地;到了清代,高岭土矿藏也采掘殆尽,瑶里的经济就此一蹶不振。近代之后,由于地处山区, 交通不便,瑶里进一步衰落,她曾经有过的那一段辉煌历史逐渐被凝固和尘封,被世人所遗忘。也许这种遗忘正是瑶里的幸事,如今她依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古朴原始的聚落风貌。相比名声在外的婺源,瑶里更像是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展现着古朴素洁的田园山水图,清悠、典雅、空渺,一切都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诱惑力…...
瑶里古镇群山环抱、如画如屏,一条清澈的瑶河自镇中穿行而过,村中明清古宅沿河而建,两岸徽派建筑飞檐翘角、青瓦乌墙 ,掩映在绿树丛中,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木桥梁横跨其上。晨曦里,古镇居民手捧大碗聚在河畔就餐聊谈,村妇河边洗衣的棒槌敲打声回荡在河面轻雾里。 从农家乐的二楼窗户一眼望去,一片灰砖青瓦的古老建筑,虽然年久失修,却充满着古朴、悠然、散淡和安宁的氛围。
漫步在瑶里古镇,庆幸这里比婺源李坑少了些许商业气息,留下了许多历史古朴的印记。足履踏过石板长街,几处家族祠堂、修缮中的古戏台、明清进士的宅地, 都带着久远的古色古香,木质的山墙,挑起的屋檐,石制的墙基,门前劳作的老妇人,灰色砖墙上的文革痕迹,无一不在诉说着逝去的久远岁月 。
信步溯流而走,可见瑶河里徜徉漫游的各色鱼群。而横跨于瑶河之上,位于高处的一座涵桥异常醒目,桥下为几大拱形桥洞,向上望去是顺桥构架而形成的一排呈几何形状,大小不一的桥窗。推断应该是瑶里兴修水利留下的景观。新装修的亭桥上,村妇携幼童玩耍。一位中年画家在临河写生油画,聊之竟是山东老乡--济南艺校老师,来此带学生实习写生 ,真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觉。
顺着瑶河畔右岸而下,就到了民俗艺术物品展览馆,在这老房子中摆放着诸多历史民俗物品,大大的天井,是古村落里族人议事的地方。 过桥进入河的左岸小巷, 到了陈毅旧居,许多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其中。1938年陈毅同志在此组织了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陈毅等元勋曾居住在小镇, 为古镇增添了红色革命的色彩,是值得今人纪念的所在。
瑶河流域是景德镇瓷业的发祥地,在瑶河沿岸的山水之间,还有多处瓷业生产基地——矿坑、窑址和作坊,依稀可辨的古窑址、苍凉厚重的徽州古商道, 无声地告诉人们当年手工陶艺的辉煌。悠远的水碓,还在默默地运转,用一上一下最简单而又最富创意的动作演绎着制瓷工艺的独特魅力,无不透着古风古韵,令人驻足沉思、浮想联翩 ......
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就产于瑶里附近的高岭山,寻访世界制瓷原料发源地,驱车十几公里,停车在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上,这里是东埠古镇。只见古镇依江而立,缓缓流淌的昌江水中一座长长的石拱桥连接着两岸。镇上至今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古街巷、古店铺、古码头, 江边矗立着矿区人物雕塑。穿过东埠镇不远就是通往高岭村的山路。经过不远的弯弯山道抵达高岭山遗址。今日高岭村已没有了古代采矿的盛景,全然是一派的田园山水景色。千年樟树遮天蔽日,农妇收拾着采摘来的油菜籽,水田里农夫驾驭着水牛劳作耕田,村子里保持着原始古朴的民风民情。
结束了两天的瑶里古镇之旅,踏上返程之路。期望瑶里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继续保持她那优美自然环境和古朴原始的聚落风貌和淳朴民风。
大湘西导游服务公司 Copyright(C) 2014 湘ICP备09006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