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着力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带来的旅游消费升级与旅游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对包括旅游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做出新的战略布局。旅游业作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主战场、主力军和新动力,其自身如何实现更平衡、更充分发展,如何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旅游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旅游强国战略的工作重点。
旅游业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主战场。近年来,旅游已经成为广大城乡居民非常普遍的消费选项,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4.4亿人次。如此庞大的游客群体,他们的满意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感知与体验。相应地,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11.01%,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10.26%,旅游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达57.3%,旅游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20%。
旅游业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主力军。旅游业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渠道,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在国家统计局关于居民消费支出的8个大类中,与旅游相关性较强的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这两个大类支出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均呈总体上升的态势。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逆势”增长,旅游总产值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跑赢”了GDP。同时,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不仅能够带动住宿、餐饮、交通、娱乐、零售等直接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能够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体育、旅游与互联网、旅游与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的相互促进,不断催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了供给质量,调动了内需潜力。
旅游业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新动力。在全域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更加突出,游客突破原有旅游线路的限制,更广泛地进入目的地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在资本、技术和创业者的共同推动下,面向本地居民的生活服务和外来游客的旅行服务不分彼此地融合到一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商业创新空间。无论是港中旅、中国国旅、中青旅、锦江、首旅、岭南等大型旅游集团,携程、去哪儿、途牛、海昌、众信、如家、汉庭等上市公司,还是蚂蜂窝、在路上、世界邦、海玩、铂涛、布丁、亚朵、途家等创业机构,以及旅游卫视、榜中榜等旅游传媒,都在各自领域推陈出新。反过来,又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业的群体中来。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察觉、捕捉及引导,新业态、新产品更好地满足了游客的现实及潜在需求,提升了游客满意度水平。
旅游业自身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旅游供需不匹配。行业内不少企业仍然按传统的方式开发资源、提供服务,旅游住宿、旅游景区、旅游度假、旅游演艺、旅游购物等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尚不能完全匹配旅游者的现实需求,旅游装备制造、酒店用品服务供应等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企业所需。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依然存在供给不足、运营效能不高等问题,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在部分地区长期存在,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与游客期望和旅游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游客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市场发展不均衡。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出游31.95亿人次,人均出游4人次,人均花费1007.8元;而农村居民出游仅有12.4亿人次,人均出游2.1人次,人均花费572.6元。从出境旅游市场来看,全国人均出境旅游率仅为8.8%,拥有出境证件的人口仅为总人口的6%,大量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居民还不具备出境旅游的条件。在入境旅游市场方面,存在过夜游客少、外国游客占比低、重游率低、休闲度假需求未得到满足等结构性问题。2016年1.4亿人次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数量不足6000万人次,外国人市场仅占20%,79.89%的游客是第一次到中国旅游,游客重游率较低,休闲度假游客的比例仅为26.00%。
三是区域发展不均衡。东中西地区之间无论是在出游率,还是在产业规模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2010年以来,潜在出游率在东中西之间维持7:2:1的格局,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维持5:3:2的格局。从发展指数来看,东部地区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最高,旅游发展指数为0.56;其次是中部地区,旅游发展指数为0.47;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指数相对最低,仅为0.23。
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全行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着力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带来的旅游消费升级与旅游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一是保持国内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促进消费结构更趋平衡。要顺应人民高质量、深度化、体验式的旅游需求,大力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扩大旅游消费规模。要抓住老少两个重要市场,积极发展养老度假、医疗旅游、研学旅行等,促进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就业,提升农民收入,发挥乡村旅游的示范作用,使得更多农村居民能够而且想要外出旅游,进一步释放旅游需求潜力。
二是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地区结构更趋平衡。加快旅游企业主体培育,促进区域旅游企业协同发展,培育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内驱动能。建立奖励机制,引导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及人才投身中西部。加强宣传,把西部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休闲氛围以及独特文化底蕴展示出来,让东部地区企业主体看得到西部地区的投资前景,让旅游人才认识到西部的宜居宜业,从而形成引导资金、专业人才以及产品项目等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形成区域统筹发展新格局。
三是优化休假制度安排和旅游产品开发,促进时间结构更趋均衡。切实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规制度,探索新的带薪年休假标准,提高人们出游的时间保障,弱化旅游的季节性。鼓励淡季、夜间产品开发,缓解目的地在旺季和白天的接待压力。
四是以文创、资本、科技和人才作为新动能,促进旅游业更充分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动能已经从老天爷留下的自然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二老”资源逐渐转向“四新”动能,即文创、资本、科技和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政务、旅游企业运营管理以及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旅游+”和“+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盛行,研学旅行、中医药健康、旅游演艺、低空旅游、体育旅游、避暑旅游、滑雪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养老养生度假旅游、邮轮游艇、自驾车房车、旅游金融等旅游新业态纷纷出现并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应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及政策环境,继续鼓励旅游创业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大湘西导游服务公司 Copyright(C) 2014 湘ICP备09006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