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七夕节,也就是中国的情人节,毫无疑问,各种“虐狗”场景花样上演……
然而,你知道吗,在几十年前的长沙,七夕本不是“虐狗”的节日,而是“乞巧节”。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策一策老长沙的七夕节吧。
七夕乞巧长沙妹子要做这些事
农历七月初七,有“乞巧节”、“女儿节”之名,这是中国古代一个专属妇女的节日。是夜,夜观天象,据说可见牛郎、织女二星相会天河。
在公元六世纪生活的南朝宗懔早在《荆楚岁时记》记载两湖地区七夕风俗,说当时两湖地区的妇女,于牵牛织女相会之夜,“结彩缕,穿七孔针”,又“陈瓜果于庭”向牛郎织女“乞巧”等。
这些风俗与1200年后清代光绪年间编撰的《长沙县志》记载的长沙七夕风俗并无多大差别,可见风俗传承,并未变样。
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在其晚年所撰回忆中说,她小时候生活在湖南之时,也曾在七夕夜“乞巧”。乞巧之时,除在庭院以瓜果敬织女星外,更在新月的星光下,用红丝线穿七口绣花针。
在七夕的前一夜,曾宝荪就已和女伴用大瓷盆盛清水放在月光下,次日,即七夕,一大早她们又用花针轻轻横放水上,如果花针浮而不沉,且日影射向水下时,针影现出如花蕊,如笔,如算珠等,便是乞到巧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民俗学老师王建章、杜坚指导我们进行民俗调查时,在长沙乡间,我们发现,当地妇女讲述的七夕乞巧说法又比曾宝荪所述更深入一层:
旧时长沙乡间七夕乞巧,以女孩居多,她们在乞巧时,常在七夕前一夜,以桶盆盛装的水,必为“鸳鸯水"(即一半用井水一半用河水,此水又称阴阳水),将水置于露天,次日晒于太阳下;经太阳晒过后,鸳鸯水上常会生出一层水膜。
七夕之夜,少女摆瓜果敬织女牵牛双星后,各自拈一根小针,投于水中。可能是在水膜托浮作用下,花针往往不沉,即乞得一年手巧。
为何要使用鸳鸯水?当地人说,是为因应牛郎织女这对神仙鸳鸯相会。
长沙北乡和西乡,晚清至民国时期,刺绣之风尤盛。七夕在乡间,习绣女子多会在朦胧月色下穿针引线,乞求冥冥中获得织女星神授。
临睡前,湘绣女们并将七夕夜穿针的五彩丝线,悬挂门外树梢枝头,民间传说,七夕夜深之际,喜鹊会往天河搭桥,这些丝线会被喜鹊衔去,铺搭天上鹊桥,湘绣女们也以此寄托自己对未来爱情生活的向往。
七夕长沙为何见不到喜鹊?
长沙民间历来俗传:七夕当天,乡村四处是找不到喜鹊的,认为喜鹊在这一天都飞到天上去为牵牛织女搭桥去了。七夕过后,人们又往往能在村头树梢重见嘈嘈啼叫的喜鹊。
小时,在长沙街巷生活,有老人即告知我们,七夕过后如果细看枝头喜鹊,一定会发现它们的头顶毛羽已现白色,这是因为它们上天为牛郎织女搭桥被牛郎织女从头顶踩过的缘故。
其实据动物学家说法,七夕前后,正当喜鹊换羽毛之际,这段时间喜鹊为防止伤害,不得不躲藏起来。
七夕夜看天河可卜米价
唐代杜牧诗中说,七夕之夜“天街夜色凉如水”,宫女们“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之时,长沙天气仍然溽热,不过夜晚之时已能感受到昼夜温差。此时城乡人民在外歇凉,均可在夜晚卧看天河。
乡间老人则传说,七夕夜看天河明晦之俗,可预卜当年米价。如夜空天河暗晦,则米价定贵;天河明亮,即米贱。
究其实,大抵因农户皆“靠天吃饭”之故,又“夜卜星象”是乡农爱听的三国故事中常见章节。
七夕是怎样变成情人节的?
新中国成立后,七夕节一切旧俗,在时代巨大变迁中,俱已淡化,直至消失。
只是近二十年来,媒体所称“剩女”文化及网络文化大兴,七夕含有牛郎织女相会,寻觅来之不易的爱情的元素,故七夕一度被网友们认定为“中国情人节”,好事者常于此日为未婚男女组织集体约会,以制造男女相识、缔结良缘的机会。
长沙最为轰动的一次民间网络自发的七夕聚会,即在2004年前后,有百余网友租定湘江之上玉轮号,在七夕夜游湘江,于“星辉斑斓里放歌”,据说这次城市年轻男女的浪漫出游成就了一些城市金玉良缘,亦为七夕佳话。
大湘西导游服务公司 Copyright(C) 2014 湘ICP备09006180号